爱体育,爱体育官方网站,爱体育APP下载央广网天津10月24日消息(记者周思杨 韩雨晨 褚夫晴 实习记者蔺子贤)晨光微露,在天津各大体育场的跑道上,跑友们已然齐聚,以训练迎接新一天;在工作区域,326名裁判员正在进行培训、七八百名志愿者正全力分拣3万余个装备包……2025天津马拉松已进入“冲刺时刻”,这场即将鸣枪的赛事,即将延续津城火热的“体育经济”——2024年,赛事曾创造2.2亿元直接经济效益,带动间接消费6.5亿元,成为城市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的生动注脚。2025年,该赛事报名总人数超过15万人,再创历史新高。
从国际级裁判到基层志愿者,全城动员的筹备节奏,早已让赛事超越竞技本身,成为展示天津活力的窗口。
团泊湖畔美景如画,每逢秋季,这里便涌起奔跑的热潮。不久前落幕的2025团泊湖半程马拉松,以万人规模、5分钟名额告罄的热度,印证了天津赛事IP的号召力。54%的外地参赛者带来连锁反应:酒店推出“赛事套餐”,旅游巴士串联景点与赛场,“团泊秋日环游记”系列活动让游客在奔跑之余品味湖光秋色。
如果说赛事是点燃静海体育产业的“火种”,那么区域内雄厚的产业基底则是这团“烈焰”的“助燃剂”。截至目前,静海区体育相关产业企业总数超450家,其中有36家企业年产值达到千万以上;全区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超1万人,133项体育专利见证创新力量——体育产业总产出超过30亿元,约占全区GDP的1.74%,形成了以体育用品制造为核心,体育健身休闲、体育用品销售为两翼的全链条发展格局。
“团泊健康城正在对网球中心停车场及内广场进行改造,将采取‘平赛结合’的模式,平时为周边群众提供健身场所,赛时则作为比赛的起终点,为各赛事提供优质服务。此外,我们还将积极开展团泊湖西堤等赛道的提升,增加比赛氛围,打造品牌赛事。未来,我们还将市场化运营,逐步开放体育场馆,举办‘团超’联赛,激活体育消费,让体育消费持续发展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引擎。”团泊健康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金山说道。
当专业赛事在团泊湖畔上演的同时,宁河的乡土赛场上同样热度爆棚。10月收官的首届宁河“村超”中,32支球队、68场正赛对决吸引京津冀三地近600名球员参赛,决赛夜线万人次。这场草根赛事藏着独特的天津味道:赛前各队交换的白麋鹿“瑶光”文创、大北涧沽镇的“米落玉盘”大米礼盒等礼物尽显地域特色,中场休息时的评剧等表演则让赛场变身文化展台。
“作为一名大学生,能代表家乡出战让我很兴奋。很多朋友在观看比赛后也都品尝到了宁河区的特色美食,更加了解宁河区。”这个暑假的绿茵场令冯浩然格外难忘,他随造甲城镇商会足球队与各队交手,成为了家乡父老的“球星”。“我们各队‘以球会友’,场上是对手、场下是朋友。”冯浩然说道。
决赛当晚,造甲城镇商会足球队与芦台街道办事处代表队展开强强对话,千余名观众将赛场围得水泄不通。最终,造甲城镇商会足球队力克芦台街道办事处代表队,夺得首届宁河“村超”冠军。
一场火热的“村超”,不仅掀起了体育热潮,更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消费热潮。“我们在现场设置了农特产品展销区,还联动商圈推出专属优惠,每逢比赛日,都有近千名观众来到赛场周边和重点商超消费。真正实现了‘以赛聚气、以赛营城’。”天津市宁河区体育局四级调研员说道。
从专业赛道到乡土球场,从赛事经济到产业生态,蓬勃赛事图景的背后,是天津体育发展的系统性布局——“十四五”期间,市级财政全民健身经费累计投入超5亿元;截至2024年底,天津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、场馆3.44万个;《天津市培育体育消费新场景行动方案》深化“体育赛事进景区、进街区、进商圈”;逐步构建“四级联动、一赛多级”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……据天津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副处长张华介绍,“十四五”期间,天津市每年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近7000场,近60万人次参与。据不完全统计,每年举办市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带来的直接经济影响约3000万元,呈现逐年上升趋势。
在赛道、在球场、在街巷,一场场体育与经济的“双向奔赴”、一次次文商旅体的融合发展,正书写着天津的活力答卷。
在赛道、在球场、在街巷,一场场体育与经济的“双向奔赴”、一次次文商旅体的融合发展,正书写着天津的活力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