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体育,爱体育官方网站,爱体育APP下载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蓬江象山社区的蚊虫孳生点得到清理,整洁度实现较大提升,市民在此放松休憩更放心、舒心。蓬江区委宣传部供图
鹤山里元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村里一些脏乱差角落如今变得整洁明亮。 鹤山共和镇供图
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以来,我市广大农贸市场全面清理了积水、垃圾,如今各大农贸市场摊位整齐、地面干净、通风良好。陈敏锐 摄
9月20日,面对基孔肯雅热疫情形势,江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,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。经过约一个月的努力,江门成功实现疫情低水平散发的阶段性目标。
在此过程中,江门着眼长远,及时启动了全员全域爱国卫生运动,有力促进全域人居环境发生深刻蝶变。从城市背街小巷到农村房前屋后,从公共河涌绿地到重点民生场所,江门城乡角落褪去脏乱、人居空间换新,“无蚊小区”“无蚊工厂”“无蚊市场”“无蚊赛场”等守护健康安心,“干净”“整洁”“清爽”的侨乡印象更加突出,而行动中衍生的闲置空间再利用、群众主动参与等良性循环,则为五邑优质人居环境建设注入持久动力。
城市环境卫生的“细枝末节”,直接关系市民生活质感。此次爱国卫生运动中,江门紧盯背街小巷、天台楼顶、城乡接合部等“老大难”区域,以“拔钉子”的韧劲逐个突破,让城市曾经的“脏乱死角”变身宜居空间。
蓬江区环市街道里村社区旧村片区曾是典型的杂乱区域,残垣断壁堆积、垃圾杂物散落,经过“地毯式”清理整治,面貌焕然一新,“每一处变化都很大。”在此居住了几十年的居民施满添说。
越塘大朗村是鹤山市典型的“城中村”,村后山一块面积50亩左右的闲置地,原来散落分布着养殖点、菜地,垃圾堆积,成为大型蚊虫孳生地,通过清理,该闲置地将被纳入整体开发,规划建设文旅项目。
社区居住环境是市民生活品质的直观体现,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一大批小区迎来蝶变。
聚焦老旧小区的天台楼顶,全市各地积极打好楼顶环境攻坚战。开平市三埠街道累计清理了1300多栋楼的天台杂物,江海区部分居民主动邀请志愿者上门清理天台,一个个原本脏乱的天台如今变得干净、可用,“以前楼顶堆满旧家电,夏天蚊虫特别多,现在清理干净,还能晒被子、看风景。”
各物业小区则聚焦公共绿化带、垃圾中转站、楼道拐角等区域展开行动,努力构建“无蚊小区”。鹤山市沙坪街道和平社区,采取“1234”工作法让碧水湾、昆英绿洲小区从“蚊患重灾区”变为“无蚊示范点”;新会区南湖湾小区经整治后,视野更通透开阔,整洁度有了较大提升,“我很支持这次行动,因为环境好大家都好。”居民赵福想说。整治环境的同时,不少小区还安装了环保高效的智能灭蚊灯、“益蚊扩散站”,有效降低蚊媒密度,为市民群众提供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。
爱国卫生运动的“春风”,不仅吹遍城市街巷,更吹进乡村院落。通过清理房前屋后、残墙冷巷、河涌边坡,农村人居环境也实现升级,让乡村既有“田园味”,又有“清爽感”。
房前屋后的“微整治”,让乡村庭院更显精致。蓬江区棠下镇周郡村不但变得整洁,更“腾”出了2000余平方米的公共空间。村里一幢青砖老屋前,村民搬开了堆积多年的旧家具,露出来的柿子树枝桠上挂着红果,与古宅相映成趣;存心村小组河涌边100米长的杂草带被清除,后续还将建公园、修长椅、种景观树,令村民陆美霞十分期待。台山市白沙镇西村高龙村,村民合力清理了大量积存垃圾、杂草,村道巷道焕然一新。村民黄素琼说:“现在巷道干净了,蚊子少了,住着更舒心!”台山市赤溪镇石峰村通过实施道路硬底化建设与沟渠“明改暗”工程,系统消除病媒生物孳生隐患,从“积水招蚊”到“路净渠通”,构建起安全、健康的居住环境。恩平市东成镇横槎村,曾因村民房前杂物堆积、家禽散养,环境一度“脏乱差”。如今,村民自发组织铺平路面、清理杂草,村民生活环境实现“质的飞跃”。
闲置屋与冷巷的“再利用”,则让乡村空间更具活力。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,曾有231条冷巷因封闭、堆积垃圾成为“卫生黑点”,如今通过整治,冷巷不仅“重见阳光”,部分还可供村民通行。
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了农村环境,也促成了长效管护的完善。恩平市大槐镇累计清理违规菜地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,消除了“蚊窝”,也规范了用地。新会、台山、鹤山等地在爱国卫生运动中探索践行“积分制”“红黑榜”等举措,鼓励村民长期主动参与环境维护。
如今走在江门农村,房前屋后干净整洁,冷巷路灯明亮,闲置空间焕发新活力,一幅“田园美、农居净”的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公共空间是市民共享的“城市客厅”,也是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战场。江门不仅聚焦河涌、公园、街道等公共区域的“洁净度”,更注重闲置地块、山坡空地的“再利用”,让每一块公共空间都成为“干净、实用、美观”的民生载体。
河涌与下水道的“清源行动”,让水环境更清澈。江海区对辖区河涌逐一清理,打捞水面漂浮物、疏通沿岸下水道;新会区对城区河道开展常态化保洁,安排专人定期巡查;鹤山市沙坪河沿岸部分滩涂地带的杂草、垃圾被集中清理,环境面貌焕然一新。“清理后蚊子变少了,空气更清新,这个改变线岁的吕伯说。
公园与街道的“精细化管护”,让公共空间更舒适。新会区对18个重点公园实行科学消杀和环境整治,双管齐下降低蚊媒密度,让市民在休闲游玩时更安心。江海区在下沙公园、文昌沙公园、釜山公园等人流聚集区增设捕蚊器,让公园成为“防蚊保护区”。两级城管部门与属地重点围绕主次干道及绿化带开展杂草清除、雨水沟清理、低洼淤积区整治等工作,让街道面貌整洁有序。
废弃地块与山坡空地的“变身计划”,让闲置资源“活”起来。鹤山市共和镇大凹村的工业区违建拆除现场,2000多吨垃圾被清运走,露出平整的水泥地面。“看着很敞亮!”周边企业村民感慨道。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新昌社区内,位于多个楼盘间的一块区域竹林密集,其间堆放了不少存水的胶桶,四周蚊虫绕飞。通过清理,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地变得开阔。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已初步与村民商议将平整后的土地用于建设“口袋公园”、停车场等公共设施。同样,鹤山市桃源镇集中攻坚竹蓢村一块面积超2万平方米的大型蚊虫孳生地,经整治后也将规划建设文化活动场地和公共停车场。
农贸市场、校园、医院、交通站场等重点场所,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,也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阵地。江门以“全覆盖、无死角”为目标,推动重点场所环境卫生升级,让“干净”成为每个民生场景的“标配”。
农贸市场是人员密集、容易滋生蚊虫的场所,更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阵地。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以来,全市对235家农贸市场实现全覆盖整治,积极打造“无蚊市场”,为群众“菜篮子”安全筑起坚实屏障。鹤山最大的农贸市场——新华市场的楼顶,3000多平方米的区域清出垃圾杂物40多吨,不但让自身干净,也让周边高层住户居民养眼。从蓬江城区的贯溪市场到台山市海边的水产交易中心,广大农贸市场坚持“清洁与防积水并重”展开整治,不断完善排水渠等硬件设施,如今普遍摊位整齐、地面干净、通风良好,“环境更好,顾客满意,我们自己也安心。”广海水产交易中心摊主詹女士说。“干净、整洁、无蚊”,正成为江门“菜篮子”的新标签。
校园和医院也全力构建立体防控网络,打造干净整洁的“无蚊环境”,构筑健康屏障。我市民政部门联合属地重点推进养老机构的环境卫生整治,“在这里住得干净、安心,子女也放心。”入住台山市城区敬老服务中心的一位老人如是说。
此外,全市各交通站场、体育场馆、建筑工地、园区企业等重点场所也积极行动起来,从江门站到台山新宁体育馆,从鹤山雅图仕到新会轨道交通产业园,纷纷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为市民、群众、游客、员工打造干净、舒适的环境。尤其是运动场馆方面,作为十五运会承办地之一,台山市在正贤体育馆、新宁体育馆安装30多台风幕机,同时清理场馆周边垃圾、整治积水点;恩平市聚焦山地自行车赛道及周边酒店、村居,开展“零蚊环境”建设。
一场爱国卫生运动,不仅让江门的城乡环境实现大提升,更让“人人爱干净、处处讲卫生”的侨乡风尚更加深入人心。如今,从城市到农村,从公共空间到重点场所,“干净”“整洁”“清爽”的江门印象让人更加喜爱;从主动参与清理的村民,到点赞环境变化的市民,群众已从“受益者”变为“守护者”——蓬江区里村攻坚期间,不少群众主动向志愿者递上凉茶、矿泉水;鹤山经纬花园居民张卫群自发加入防蚊行动,形成“社区带动、群众参与”的良好氛围。
从应急防控到长效治理,从局部整治到全域洁净,江门以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,交出了一份“防疫成效”与“民生温度”兼具的答卷。未来,江门将继续深化环境卫生整治,完善长效管护机制,让“干净”成为侨乡高质量发展更为鲜明的底色,让五邑大地的每一个角落,都充满宜居的“净”色与民生的“暖”色。